本館展示海洋客家獨特半農半漁生活的歷史照片、捕魚器具及相關珍貴文物,透過這些展出讓大家了解「海客源遠來,里海永相傳。」精神。 於此,本館定期辦理牽罟、築石塭、農事體驗與漁事體驗等系列活動,讓參與民眾體驗海客先民因應自然生態的捕魚方式,同時提供遊客觀賞 無敵海景、享受道地牽罟風味餐,全力推廣海洋客家文化。
MORE臺南左鎮化石園區由化石為出發點,延伸發展出與當前環境變遷與海洋永續保護的議題,精心規劃了「一顆牙的古老故事」、「鯊魚的前世今生」與「古今山海化石傳奇」三套環境教育課程,日後也將發展以西拉雅族文化特色為主題的課程,推廣人文文化遺產與自然文化遺產並重的永續環境保育觀念。 左鎮地區除菜寮溪流域這處得天獨厚的化石寶庫出土不計其數的珍貴化石外,也是平埔族西拉雅族人的重要活動範圍,是兼具地質、生物及人文的環境教育資源,除了可說明化石保存之於現代社會的重要性,也能展示西拉雅族人與環境之間的互動關係,是貫通古今的永續教育園區。
MORE本中心位於公司田溪出海口沙崙海灘南岸,過往被稱為假港,相傳漢人渡海來臺時,會把船停到八里坌,在當時可算是淡水地區早期主要的港口。但因為八里對面的岬角地形突出,遮住了背後的港口,將公司田溪的出海口誤認為八里港。 1884年,在劉銘傳治理臺灣時期,清朝與法國在越南發生衝突,法國欲攻佔臺灣以壓迫清朝而爆發了發生於臺灣的清法戰爭。法軍首先登陸基隆,並同時派副將進攻淡水,雞籠守軍在砲台被擊毀的情況下,讓法軍成功登陸。法軍士兵搶灘登陸沙崙海灘,直攻油車口砲台,欲破壞水雷引爆站。法軍原先想要上山佔領油車口砲台,不料卻攻進林投和黃槿叢生的密林造成許多阻礙,並且提供清軍良好的掩護,使清軍成功伏擊法軍,贏得了滬尾之役的勝利。 本中心屬下水道系統終端之污水處理廠座落於此環保新生地,藉由設立下水道系統,讓環境能夠負荷以減少污染,也讓公司田溪溪流內的生物,也紛紛出現在溪游生態裡。污水之處理流程完全不需添加任何化學藥劑,最終消毒程序係採用物理性紫外線消毒,完全無餘氯之顧慮。且位於出海口迎風面較於通風,則處理單元以無加蓋的方式呈現。參與本中心環教活動的學員也以最直接觀看如何將水處理淨化。
MORE園區所轄兩館舍各為代表台灣文化資產中極具有影響之標的,擁有獨一無二的無形文化、歷史文化保存意義及代表桃園地方發展歷史的脈絡,提供人文歷史、建築文化及在地特色等多元環境教育課程。
MORE以線性方式訴說中壢城市發展歷史,藉由三棟日式宿舍群的保存,見證中壢地區發展脈絡及生活記憶,傳達文化資產保存及推廣的重要性,透過三棟場館的串聯,發揮市區文化資源更大效益。
MORE認識臺南市仁德水資源回收中心,藉由本中心處理流程設計出的闖關課程教案及水質檢測課程教案,互動遊玩的方式,無壓力認識水資源回收中心,瞭解水資中心存在的價值。
MORE內政部營建署於104年將許厝港劃定為國家級重要濕地,許厝港是候鳥南遷北返的重要棲息地,每年9月至翌年5月間,常可見上千水鳥聚集,為北台灣遠近馳名的賞鳥勝地。在人文資源上有石門水庫移民新村、軍史公園、清乾隆期間所建的福忠宮等等特色人文資源﹐可說是自然人文雙重具備之地理環境。
MORE冬山河生態綠舟自105年年4月正式開園對外營運,藉由整體統籌運作,發揮本縣重視環境教育、推動流域整合服務,園區內分為遊客服務區、學習體驗區以及友善生活區,分別呈現森林、濕地與農田等蘭陽地景縮影面貌,提供分眾優質體驗學習的功能,創造宜蘭優質的體驗學習旅遊型態。 而生態綠舟的東岸保有原生植被,成為侯鳥的棲息地,不過除了賞鳥、搭船探索生態以外,園內設有冬山河鐵路橋、大地遊戲區、賞鳥平台、步道等設施,是具有休閒與自然生態教育意義的森林公園。
MORE晁陽綠能休閒農場為台灣唯一一座以太陽能為主題的休閒農場,致力推廣結合綠色能源(太陽能)、安心農業的環境教育體驗。在晁陽,能進一步了解台灣的綠色能源發展與挑戰,也了解能源與農業結合的模式,體驗環保,實踐永續。
MORE永康焚化廠為首座取得「減碳標章認證」的焚化廠,教學主題著重學員理解「碳排放」對環境的影響、透過土地轉型的過程學習與動物互相包容,兩套課程主張從不同的角度探索焚化廠存在的意義,我們相信培養學員具備思考、表達的能力,將有助於在未來面對環境議題時,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