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林國家風景區以豐富自然生態,地形地貌及原住民文化為主要特色,其中又以越冬的紫斑蝶最為著名,為維繫茂林區觀光遊憩的環境,茂管處籌畫設立環境教育中心,串聯產、官、學、社夥伴資源,進行專責人力的培力,以發展在地環境特色課程,並倡導以深度旅遊之理念,共創永續觀光之環境教育場域。
MORE本廠為高雄市第一座垃圾焚化廠,座落於高雄市三民區,廠區面積約4.5公頃,緊鄰中山高鼎金系統交流道旁,更是高速公路進入市中心的地標。於88年9月1日正式營運,專職處理家戶垃圾,亦為國內南部地區第一座通過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之公有公營焚化廠。 本廠教導民眾認識垃圾處理過程(垃圾進廠→垃圾貯坑→垃圾進料→垃圾焚化)及廢熱回收再利用,透過互動方式分享各種環保資訊,教育民眾垃圾分類、資源回收的好處。並藉由實地參訪,支持資源回收、尊重環保、愛護地球。
MORE「臺灣南區氣象中心」環境教 育設施場所包含「氣象展示場」及 「永康氣象站」。氣象展示場展示 的主題分別有氣象、地震、天文、 海象及原台南測候所古蹟文物;永 康氣象站是臺灣少數同時具備地面 氣象觀測及高空氣象觀測設施的氣 象站,本場域是一系列以氣候變遷 為主軸之環境教育研習場地。
MORE阿里山以一首高山青聞名國際,而歌詞中談到的阿里山姑娘與少年就是台灣的原住民之一--鄒族,當鄒族在阿里山定居後,幾世代生活傳承下來,累積了許許多多的原民文化與智慧,這些經驗是阿里山除了美麗的自然生態外最吸引人的瑰寶,而阿里山環境教育中心成立,也把鄒族文化納入教案當中,並結合鄰近的原民部落,讓學員在課堂上學習相關知識,又能親自進入原民社區去親身體驗,再結合原有的美景,讓身心靈都富足了起來。
MORE溪湖糖業鐵道文化園區位於彰 化縣溪湖鎮,創建於西元1919年(大正8年),為彰化縣唯一的糖廠,曾是各 糖廠製糖之首位。 園區內保存龐大的製糖產業遺 產,包含製糖工場、木造五分車 站、346蒸汽小火車與日式宿舍群 等,豐富的產業文化資產與地景。 讓參訪者能感受到時空變化下,糖 鐵產業如何影響周遭的環境與文 化。
MORE本所為全臺灣唯一一個可以跟鱟近距離接觸的環境教育場域,可以得到許多你所不知道的知識,鱟跟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常常用在諺語中。但是各樣古老的生物已經快要消失了,藉由本所的環境教育讓大家更能了解-鱟。另石蚵產業文化館是集合了四百年歷史的石蚵文化,要看壯觀的石蚵田,更不能錯過石蚵特色影片-那些海田路的盡頭。
MORE本中心位於彰化縣埔鹽鄉的北邊偏西,為一典型農村聚落,以文化保存和環境改善的規劃理念,呈現出一個環保和文化兼具的學習場所。在生態方面,由於周遭以農業為主,相對具有多樣化的生物棲息,農務上推廣有機農法;文化方面則保有傳統閩南特色建築,以及平埔族傳統祭祀場所。
MORE樹林垃圾焚化廠不僅是一座垃圾去化工廠,更是以環境工程、環境教育等力量多管齊下,解決都市廢棄物問題的無名英雄,秉持「人文與生活」、「資源與生態」及「關懷與責任」的傳承而努力。樹林垃圾焚化廠榮獲環保署頒發「環境教育設施場所優異」、「國家環境教育獎」等殊榮,以多元的教學法,配合各年齡層規劃設計出多套系統化的環境教育課程,以滿足學員多元的學習需求,讓學員成為環境貢獻心力的守護天使,深耕環境教育種子,是地方居民學習、互動、聯誼的好厝邊。
MORE本設施場所為中部科學園區管理局轄下之虎尾園區污水處理廠,因此課程方案係結合園區雨(污)水下水道系統及污水處理廠之角色與功能等場域特色進行設計,同時利用現有設施資源,融入課程方案之規劃,讓參與課程活動學員瞭解污水處理過程及方法,以引領學員們認識水資源珍貴、污水處理重要性及落實節水行為並實踐於日常生活中,以充分傳達節水、惜水與愛水之理念。
MORE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是北臺灣唯一的考古博物館,以十三行遺址及文化保存為核心,將八里在地的歷史人文、生態環境與考古研究融人課程之中,以生動鮮明方式呈現考古意義和做法,並設計多元化與在地化的環境教育活動教材,讓學員瞭解人與自然互動所產生的文化與環境問題,引導學習如何與環境相處;並提升文化保存的認知。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