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中都會公園
臺中都會公園 龜山苗圃綠環境生態園區
龜山苗圃綠環境生態園區 和平島地質公園
和平島地質公園 臺中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后里資源回收廠
臺中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后里資源回收廠 嘉義市水資源回收中心
嘉義市水資源回收中心 菌寶貝博物館
菌寶貝博物館 新竹市客雅水資源環境教育中心
新竹市客雅水資源環境教育中心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後場設施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後場設施 杉林溪森林生態渡假園區
杉林溪森林生態渡假園區 海洋客家牽罟文化館
海洋客家牽罟文化館 迪化污水處理廠
迪化污水處理廠 嘉義酒廠環境教育園區
嘉義酒廠環境教育園區 湖山自來水環境教育園區
湖山自來水環境教育園區 南埔黃金水鄉生態農村
南埔黃金水鄉生態農村 中壢城市故事館群(中平路故事館、壢小故事森林、壢景町)
中壢城市故事館群(中平路故事館、壢小故事森林、壢景町) 尖山埤環境學習中心
尖山埤環境學習中心 慈恩休閒農場
慈恩休閒農場 高雄都會公園
高雄都會公園 臺北水源特定區環境教育學習中心
臺北水源特定區環境教育學習中心 黎新公園
黎新公園 向禾休閒漁場環境學習中心
向禾休閒漁場環境學習中心 大甲溪發電廠
大甲溪發電廠 晁陽綠能休閒農場
晁陽綠能休閒農場 斗六產業園區污水處理廠環境教育場域
斗六產業園區污水處理廠環境教育場域 桃園孔廟暨忠烈祠神社文化園區
桃園孔廟暨忠烈祠神社文化園區 池南自然教育中心
池南自然教育中心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
                                             
                                    1820忘憂谷登山步道具有豐富的次生林相,以油桐樹、樟樹、香楠、山黃麻為主,幽美的環境讓許多野生動物居住於此,來到這裡可以聆聽蟲鳴鳥叫,觀賞蝶飛流螢,沉浸於大自然之中。西湖渡假村為亞洲唯一的安徒生主題樂園,安徒生故事中栩栩如生的生物佇立在園區各個角落,來訪者可以在環境與童話之中體驗自然與文化的結合。
MORE 
                                    本園區透過自然步道環境解說,可以認識在地的地景特色,瞭解過去人們的土地利用方式以及水土保持的方法。而蝴蝶生態課程則可以認識蝴蝶生命的四個階段以及與植物的關係(蜜源與食草),瞭解飛牛運用現地環境營造蝴蝶棲地的方式。另外,透過酪農體驗系列課程,可以認識並比較乳牛的種類及其特色,並瞭解酪農業與環境的依存關係與循環系統;更加認識乳品的來源以及製程,傳遞友善環境的低碳食物里程概念及健康均衡飲食的知識與態度。
MORE 
                                    本戶外教室是全國第一處設立之水土保持戶外教室的觀光果園。座落在微微起伏山坡上的水土保持戶外教室,水土保持相關的設施卻是一應俱全:有山坡上常見的山邊溝、L型側溝,還有模擬降雨沖蝕區,以及植生覆蓋。向到訪的遊客展現水土保持局的用心良苦。這裡的觀察區,比一般展示用的水土保持模型要來得大,讓植生覆蓋區清清楚楚的突顯出來,讓民眾更清楚瞭解植生覆蓋的護土能力。
MORE 
                                    雪霸國家公園位於臺灣本島之中北部,範圍涵蓋雪山山脈、大安溪及大甲溪流域,園區計有76,547公頃。園區內地形錯綜複雜,景色氣象萬千,高峰溪流景觀更是雄偉壯麗,同時蘊涵完整豐富的動植物及人文資源,國家公園肩負著保護特殊物種、森林生態及生物多樣性的重任,我們將保育研究成果落實於環境教育應用,讓雪霸國家公園成為一個能夠進行深度參訪的大自然戶外教室。
MORE 
                                    苗栗區農業改良場「臺灣蠶蜂昆蟲教育園區」業於103年8月5日通過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核定為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精心設計獨樹一格好康又有料的DIY體驗與互動遊戲,寓教於樂的學習內容將本場以蠶蜂為主軸的全新面貌帶領大家進入一個充滿樂趣、生動、好吃又好玩的環境教育學習旅程,讓學員進一步認識環保與每個人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透過輕鬆愉快的學習活動,體認保護環境生態與資源再利用之重要性。
MORE 
                                    廠為營造活潑生動的環境教育空間, 以「綠色夢工廠」為發 想,虛構5位綠水星人,設定不同的個性及專長,從外太空到地球執行不同的環保任務,代表焚化廠的環保作為, 透過特色的主題展示空間、互動式的遊戲及無線上網的多媒體功能,連結更多焚化廠營運情形及環保知識,創造豐富有趣的環境教育氛圍。
MORE 
                                    位於苗栗縣苑裡鎮的華陶窯,創立於民國73年,在104年7月以文化保存取得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之環境教育設施場所所認證,同時為苗栗縣首座文化保存類別通過認證之場域。華陶窯的華為花的古字,華陶窯融合花、陶,以及台灣民俗建築及風土景觀,從而建構並展現出台灣之美的「花」、「陶」、「窯」空間美學之本土文化意涵的柴燒窯場,蛻變為以環境教育結合多元化相融的在地生活美學。
MORE 
                                    臺灣客家文化館以研究、展演、 典藏及教育為主要發展方向,展現 客家文化百年因應環魚幫水,水幫魚境變遷發展之 特殊文化,以豐富多元展覽與民眾 互動。本館導入不同元素之環境教 育課程,做為環境教育或環境資源 地景空間,以發展地方特色、促進 客庄文化觀光及推動區域性無形文 化資產保存,打造地方客庄氛圍意 象及文化地景空間。
MORE 
                                    出磺坑有世界最老的油井、特殊的背斜地質景觀、退役的石油開採設備、日式建築群及客家文化等環境相關資源為全臺獨一無二,可以藉由環境教育的過程中瞭解石油開採對環境會有哪些衝擊、如何防治及減少衝擊,進而讓學員知道如何珍惜資源。
MORE 
                                    本園區以鹽、水生產為主題,並自民國100年起(2011年)開始觀光工廠業務,並成立「臺鹽通霄觀光園區」。 園區經營採免收門票鼓勵民眾入園參觀的方式,從成立觀光工廠以來就以推廣臺灣鹽業歷史、鹽業文化、鹽產品為主軸,並致力推廣鹽業教育,歷年來持續不斷更新優化園區軟硬體設施,並傾力投入、支持企業社會責任相關工作。本廠於民國64年6月建廠竣工後,即使用乾淨能源為製程核心,從能源再利用到自然資源的高效使用,在在突顯本廠永續經營的概念,因此,規劃將園區納入環境教育的功能,從原本以生產製程、觀光休閒為主軸,發展至生產製造、觀光旅遊、鹽業教育、環境教育四主軸的型式,以協助培育臺灣學子人文與土地關懷素養。 另外,在園區最具特色的鹽來館LOGO也是以原本台塩生技海洋波紋logo作延伸發想,以連續體構成方形鹽晶體意象,同時象徵「鹽取之於海,亦返諸於海」的循環過程,實踐海洋資源永續發展之精神。在園區內的入口意象、標示等多可見到以海及鹽等元素所構成的設計理念。在行政大樓入口處並設立「鹽的故鄉」巨石碑,說明本廠在臺灣製鹽工作的重要地位。
MORE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