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教設施場所介紹

臺灣縣市地圖
基隆市 臺北市 新北市 桃園市 新竹市 新竹縣 苗栗縣 臺中市 彰化縣 南投縣 雲林縣 嘉義市 嘉義縣 臺南市 高雄市 屏東縣 宜蘭縣 花蓮縣 臺東縣 連江縣 金門縣 澎湖縣
熱門場所推薦
依搜尋結果顯示
虎頭山環境教育園區

虎頭山環境教育園區以生態自然資源保育與環境教育的永續經營做為發展願景,積極營造不同主題、性質的生態觀察及環境教育教學場域,企圖將每個人的休閒活動與環境教育相結合,串聯成專為不同年齡、喜好及族群設計的環境教育系統,期望虎頭山環境教園區一次滿足環境教育永續發展及休閒遊憩之需求。

MORE
小烏來環境教育園區

小烏來環境教育園區位於山澗河谷地形秀美的小烏來風景特定區內,除擁有宇內溪、小烏來瀑布、天空步道、天空繩橋、義興吊橋等熱門觀光景點外,更富有溪谷地形、淺山森林、水域生態及泰雅民俗等豐富且多樣化的自然、人文資源,具有高度的休憩與環境教育價值。因此,園區以小烏來的「水、石、橋」作為主軸,發展屬於在地特色的環境教育課程與環教活動,期能傳遞珍惜水資源及愛護大自然等觀念,引發民眾對環境的關懷,為臺灣這塊土地保留美好的印記。

MORE
角板山環境教育園區

園區位於復興區角板山台地上,除有蔣公行館、戰備隧道及樟腦收納所等人文特色建築外,亦有豐富的生態環境及可遠眺溪口台地的景觀視野。園區整合現有資源將環境學習內涵融入於觀光遊憩之中,在寓教於樂的活動過程中,激發學員對環境的關懷,使觀光遊憩創造更多元的環境教育學習機會,為臺灣這塊土地保留美好的印記。

MORE
好時節休閒農場永續農業環境教育中心

好時節休閒農場永續農業環境教育中心結合農村食、農、遊、藝、景五大領域的資源特色,提供參與課程研習者有趣的、生活化的環境教育研習,達到食農教育、生態保育、農村工藝傳承之目標。我們擁有豐富的自然生態與農村真誠純樸的人情味,讓人拋開束縛忘卻煩憂,享受身心靈無限延伸的幸福感動。傳承農村即將失傳的工藝,掀起 『 農藝復興 』 新浪潮,透過腳踏實地的農事體驗,真實感受土地的溫度,快樂親近自然,體驗農村豐富生命力。低碳美食東西軍-在地農村割稻仔飯vs.節能窯烤披薩,讓您品嚐最低食物里程的農村當季美味。

MORE
桃園北區水資源回收中心

『桃園北區水資源回收中心』具 有人文、生態、藝術、科技與教育五 大功能的水資源回收中心。場域以 「桃花源記」為主題,山、林、水、 瀑為元素打造出16公頃親水公園型 態的污水廠。園區中除了微生物處理 技術的污水淨化設施外,另有桃花源 主題園區、多樣性台灣原生林區與6 公頃的水生植物生態資源。參與者經 由體驗自然環境之美,進而珍惜環境 資源,學習環境知識與技能,瞭解人 與環境共存關係,並培養對環境負責 的行為,進而達到水資源與環境的永 續發展。

MORE
東眼山自然教育中心

東眼山自然教育中心地處桃園市復興區東眼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內,隸屬於林務局新竹林區管理處管轄,位於石門水庫集水區上游,園區面積達916公頃。群山環繞的環境下,天晴時能展望大臺北與桃園地區,區內林相以柳杉林與低海拔原始闊葉林居多,具有豐富的動、值物生態,同時擁有生痕化石地質資源及林業文化資源,適合進行自然觀察與環境學習。

MORE
三洽水環境教育中心

三洽水環境教育中心是一個可賞、可學、可玩的場域,為了保存農村原有的古樸地貌與生態資源,我們秉持需求減量、開發減量思維。在專家的指導、社區志工的積極參與下,一起保護這片歷經重大污染和不當開發等事件後,歷經生態復育行動復甦有成的淺山淨土。

MORE
石門水庫

106年榮獲ICOMOSNL(國際文化紀念物與歷史場所委員會荷蘭分會)頒贈全臺首面「水文化資產守護盾」,表彰石門水庫對臺灣水利文化的貢獻,獲得國際肯定。配合國際對「水文化」的重視,石門水庫環境教育逐步轉向對「水文化」的探索,重整石門水庫建設史,及桃園台地自明末清初迄今之水資源發展史,期能透過歷史的回顧與掌握,發掘獨特的水文化與水利智慧,讓參與者覺知所處水環境的艱困,進而關切環境,轉為愛水的行動。

MORE
老街溪河川教育中心

老街溪河川教育中心是全國第一個以河川為主題的環境教育中心,場館建築坐落於老街溪畔,由原有兩棟客家古厝改建而成,主要介紹有關老街溪的河川整治過程、河川生態等資料,入口處有四座時光隧道溜滑梯,供來訪小朋友遊憩體驗。 中心設有專業環境教育團隊協助校外教學、到校推廣環境教育、機關團體環境教育研習、教師環境專業研習、暑期營育樂隊等活動課程,生態館平日安排有志工為到訪的民眾進行解說服務,近年更和老街溪沿岸水環境巡守隊合作,建構巡守隊培訓基地和老街溪沿岸守護網絡,除推廣教育外更為在地環境品質帶來實質提升。

MORE
澗仔壢環境教育中心

本館「綠苑」是全國第一座在地環保綠能企業出錢、出力建置環境教育體驗,是以「綠建築」為概念的一座建築,其空間規劃、建造方法、建材使用皆符合環保、永續並兼顧生態平衡共存的觀念,讓民眾體驗居家節能以及健康的生活型態,學習日常生活的節能減碳、省水減污設備以及日常生活中採購綠色商品,落實愛地球的環保作為。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