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
網站導覽
|
回首頁
|
ENGLISH
關鍵字查詢
熱門關鍵字:
氣候變遷
節能
水土保持
動物
訊息發布
今天想去哪學習
環教設施場所介紹
在地X故事
人物點滴
環境變遷
傳統文化
秘境之美
環教補給站
綠色生活
知識學堂
電子專刊
青旅行
綠色行動
推薦行程
訊息發布
今天想去哪學習
環教設施場所介紹
在地X故事
人物點滴
環境變遷
傳統文化
秘境之美
環教補給站
綠色生活
知識學堂
電子專刊
青旅行
綠色行動
推薦行程
網站導覽
網站地圖
全文檢索
隱私權保護政策
網站安全政策
政府網站資料開放宣告
English
:::
首頁
>
今天想去哪學習
今天想去哪學習
所在地區
▼所在地區
北區
中區
南區
東區
離島
縣市別
場所類別
▼場所類別
自然/生態教育中心
國家公園/都會公園
農場
風景區/遊樂園/觀光工廠
水資源及溼地
社區參與
博物館/動物園
環保/節能設施
文化資產
水土保持
課程開放季節
▼課程開放季節
全年
春季限定
夏季限定
秋季限定
冬季限定
可預約環境教育課程時間
▼可預約環境教育課程時間
平日
假日
授課對象
▼授課對象
幼稚園
國小低年級
國小中年級
國小高年級
國中
高中
大學/成人
親子
授課時數
▼授課時數(小時)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6
7
8小時(含)以上
關鍵字查詢
進階搜尋
日夜
▼日夜
日間
夜間
全日夜
跨夜
▼跨夜
是
否
預算範圍
元~
最大預算範圍上限
元,
人數範圍
人~
最大人數範圍
人
達德能源環境教育中心
環保/節能設施
西部沿海大安、大甲風場有三十六支達德能源設立陸域風機,達德能源環境教育中心配合108年課綱與氣候變遷內涵相關的環境與能源教育議題,希望透過國內目前唯一風能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讓小朋友能親身體驗風能如何發電,以及和生態如何並存。同時促進地方生態旅遊的發展,讓民眾有機會親臨風場,認識再生能源可提供的潔淨生活模式,以及氣候變遷下環境的永續發展。
臺南市環保教育園區
環保/節能設施
由藏金閣.綠教育生活館及臨近古蹟宿舍共構而成,以垃圾減量資源回收為理念,宣導民眾珍惜資源,將二手家具及二手腳踏車修復再利用,並以園區回收的資源物開發5大課程,提供學校及團體參訪、環
境教育學習課程及戶外教學服務,為市民提供兼具環境教育、資源再利用休憩好去處
古蹟歷史人文藝術及民眾遊憩的多功能活動場所。
海豐濕地環教場域
自然/生態教育中心
海豐濕地在多年的經營維護下,提供生物棲息場所,營造與自然結合的氛圍,蘊藏生物多樣性
楠梓水環境教育中心
水資源及溼地
為協助高雄市落實「低碳永續發展,打造綠能城市」之環境教育行動指標,為社會大眾提供與建立「水回收」、「水再生」、「水循環」、「水生態」之四水環教學習場域,透過課程、探索及體驗,瞭解人與水、水與環境、環境與人之永續共存的理念,逐步建立正確的環境教育內涵與精神,成為友善環境行動之種子。
深溝水源生態園區
水資源及溼地
本園區位於宜蘭縣員山鄉,面積23公頃,興建於民國21年,其中17公頃以上保留原始自然生態,是一座以「水」作為主題的互動體驗生態園區,也是擁有多種動植物、昆蟲與濕地生態的自然教室。各式各樣的親水課程活動,能讓你我重新找回人與水的親密關係,將正確的水生態、水文化、水知識、水安全的觀念傳達給每一個人。
松山奉天宮環境教育中心
文化資產
松山奉天宮環境教育中心之天 公信仰形成於錫口時期,祖先耕種 「看天田」,依賴自然環境賦予農 作物豐收之感謝態度演變為民俗文 化,以泥塑方式將自然環境特徵擬 人化,顯示出當時人們於生活中對 自然環境的敬重,因此與松山奉天 宮一樣選擇友善環境祭祀方式,傳 承祖先感謝自然環境與祈求有良好 的自然環境條件,也能使拜拜的人健康。
環境教育成人班導覽,收費150;學生免費。
臺南市永康垃圾資源回收(焚化)廠
環保/節能設施
永康焚化廠為首座取得「減碳標章認證」的焚化廠,教學主題著重學員理解「碳排放」對環境的影響、透過土地轉型的過程學習與動物互相包容,兩套課程主張從不同的角度探索焚化廠存在的意義,我們相信培養學員具備思考、表達的能力,將有助於在未來面對環境議題時,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台積電中科生態園區
環保/節能設施
設有多種的環保設施及自然資源:雨水回收利用之生態池與河道、複合性生態外 牆、加勁擋牆、舞蝶仙境、台灣原生種植栽等區域,經由課程活動引導思考,在環境開發的過程中,可以透過哪些友善環境的手段與做法,將環境破壞降到最低?且工廠設置 之水回收系統,又是如何使一滴水可以被使用到3.5次?待你一起來探索經過美國LEED 黃金認證及台灣綠建築鑽石級認證的綠色生態工廠!
澎湖吉貝石滬文化館
文化資產
吉貝石滬文化館設置起源,是澎湖采風文化學會,於2004年起借用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吉貝遊客中心會議室後向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申請設立地方文化館(民間館),以
巡滬人模型、石滬意象裝置藝術、吉貝漁業的沙畫、油畫、石滬漁具、石滬漁權影本、石滬研究著作、石滬漁獲燈箱、吉貝石滬漁業文化短片等內容,作為展示架構。自2005年起,文化館在林文鎮老師團隊的戮力經營下,著力於展示延伸至海域的學習氛圍,以石滬景觀維護的工法,創造吉貝環境生態博物館的經營模式。2007年起,改由吉貝保滬隊志工為骨幹,組成「澎湖海洋文化協會」與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簽立合作備忘錄,持續積極從事吉貝石滬文化的傳承工作。並於2014年提案申請文化部「磐石行動—地方文化館第二期計畫」,延續石滬文化再生。為積極推廣吉貝石滬文化的傳承與實踐,本處申請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妥善運用地方資源特色,設計環境教育課程,導引學員學習石滬漁業的人文價值,推動吉貝文創旅遊觀光的願景並培養環境公民與環境學習社群,以永續維繫吉貝美麗的海上珠串石滬文化。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末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27/29頁
頁
前往
替代性連結:
1 頁
2 頁
3 頁
4 頁
5 頁
6 頁
7 頁
8 頁
9 頁
10 頁
11 頁
12 頁
13 頁
14 頁
15 頁
16 頁
17 頁
18 頁
19 頁
20 頁
21 頁
22 頁
23 頁
24 頁
25 頁
26 頁
27 頁
28 頁
29 頁
替代性連結
1 頁
2 頁
3 頁
4 頁
5 頁
6 頁
7 頁
8 頁
9 頁
10 頁
11 頁
12 頁
13 頁
14 頁
15 頁
16 頁
17 頁
18 頁
19 頁
20 頁
21 頁
22 頁
23 頁
24 頁
25 頁
26 頁
27 頁
28 頁
29 頁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script語法,若您的瀏覽器無法支援,請按鍵盤上的alt鍵+左鍵 回上一頁
BAC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