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溪頭自然教育園區
溪頭自然教育園區 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
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 農田水利環境教育園區
農田水利環境教育園區 台積電中科生態園區
台積電中科生態園區 澎湖南寮環境教育園區
澎湖南寮環境教育園區 鳳山水資源中心
鳳山水資源中心 新竹市溪埔子人工濕地
新竹市溪埔子人工濕地 花蓮港環境教育園區
花蓮港環境教育園區 基隆港環境教育園區
基隆港環境教育園區 玉山國家公園塔塔加遊憩區
玉山國家公園塔塔加遊憩區 中科虎尾園區污水處理廠
中科虎尾園區污水處理廠 東海大學校園永續生態場域
東海大學校園永續生態場域 新北市農會文山農場
新北市農會文山農場 中科后里園區污水處理廠
中科后里園區污水處理廠.jpg) 達德能源環境教育中心
達德能源環境教育中心 暨大永續生活實驗室
暨大永續生活實驗室 苗栗縣BOT垃圾焚化廠
苗栗縣BOT垃圾焚化廠 湖山自來水環境教育園區
湖山自來水環境教育園區 八卦山生態遊客中心
八卦山生態遊客中心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環境教育中心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環境教育中心 芳香植物博物館(香草菲菲)
芳香植物博物館(香草菲菲) 沙崙綠能科技示範場域
沙崙綠能科技示範場域 中台資源科技(股)公司環境資源教育中心
中台資源科技(股)公司環境資源教育中心 臺北市關渡自然公園
臺北市關渡自然公園 月桃故事館
月桃故事館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清水岩生態環境教育中心
清水岩生態環境教育中心 台灣戲劇館
台灣戲劇館 澗仔壢環境教育中心
澗仔壢環境教育中心 永靖魏成美公堂
永靖魏成美公堂
                                             
                                    永安社區位於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內,永安是第一屆國家環境教育獎社區組特優獎得主,社區主要農特產為福鹿茶及鳳梨,目前正積極推動社區營造工作,全力發展休閒觀光產業,福鹿茶及熱氣球是永安兩大吸引觀光客的主力。這裡有優美自然的風景,有純樸的人情,以及全國總冠軍茶,有完善的環境教育場域,歡迎全國朋友有空到永安社區「呷茶體驗熱氣球」。
MORE 
                                    園區位於國定卑南遺址所在地,是國內第一座考古遺址公園,卑南遺址是臺灣規模最大史前遺址之一,具有完整的聚落型態與資料,也是我國乃至東南亞地區最大的石板棺墓葬遺址。此外園區亦有豐富的原生樹林與臺灣原住民民族植物展示與推廣,因此本園區兼具史前文化、原住民傳統知識與自然生態等豐富資源的環境教育場域。
MORE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下稱史前館或本館)之立館宗旨乃是希望藉由博物館的研究、典藏、展示、教育和遊憩功能,啟發大眾對於臺灣之自然生態、史前文化及原住民文化之豐富和多樣性有更多的認識,並促進大眾更珍惜、尊重這片土地綿延不斷的自然與文化生命,史前館為東部重要的社會教育及終身學習的機構,為東部唯一國立博物館,於104年通過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在東部地區的環境教育工作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史前館在環境教育教育八大專業領域中,占了兩個專業領域,分別是「學校及社會環境教育」、「文化保存」,在教育與學習之上,教學機構與單位可以在本館透過展示廳以及專業的導覽員獲取臺灣史前文化以及原住民族文化知識,環境教育具備多面向與多元的教學,透過展示廳的內容,設計探討人在環境條件下,發展適應環境的生活方式之相關課程。搭配上述內容可以再延伸「環境及資源管理」、「自然保育」,成為具備四種領域專長的環境教育設施場所,培養參與學員在永續保育與友善發展上的觀念與認知,間接培養學員在「社區參與」上的觀念與潛力,在自己的生活環境與社區、部落當中,有一套適合自己、社區及部落的友善環境、永續發展生活,培養愛護這片土地的心。
MORE 
                                    小野柳舊名加路蘭,位於富岡漁港北方,是交通部觀光署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轄區最南端的風景據點,其海岸由厚層砂岩夾薄層泥(頁)岩所構成,上並覆蓋面積廣大的珊瑚礁岩。受地殼的變動、海水面升降、氣溫冷熱交替等因素作用,岩石經長年風化及侵蝕,擁有豐富的地質景觀。近年並推動夜間海岸動植物觀察活動,獲良好迴響。是發展海岸地質教育、生態觀察的最佳場域。
MORE.jpg) 
                                    米國學校成立目的除了轉變農會經營模式,帶入體驗經濟的時代,為農民努力生產的優質好米作一有效的體驗行銷外,更重要的任務是希望為台灣的農業盡一份心力,將農業永續傳承,找回失落的米食文化。米國學校依循創校四大主題:「看米」、「玩米」、「吃米」、「帶著米回家」作為主軸發展迄今在關山米香的傳承中,繼續保有農業的本質;用創新農業的價值,為傳統產業找到新的生命。
MORE 
                                    本中心位於鸞山部落上方,擁有保存最為完整的楠榕混生林帶與原生物種.期盼透過建立留住土地、場域的永續管理機制,用布農族人傳統古老的智慧,森林銀行的概念,將本中心作為重建族群文化,找回人與大自然對等、永續和諧的學習場域。 此外,本中心更進一步強調部落的主體性,累進對土地、自然、文化等在地知識,內化為自己的信念,全力投入山林知識的重建,尊重其他動植物的生存權,也同時爭取布農族族人對其文化的主導權與詮釋權.讓祖先的智慧再次從土地成長茁壯,以守護及發揚部落文化。
MORE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