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學堂

網路交易安全須知

網路交易安全須知

  網路交易不僅便利,在商品陳列、比價或付款等方面,也快速進化,我們需特别注意新型態消費問題,例如交易安全、隱私權保護、詐騙及跨國爭議的處理等。這類消費議題複雜性較高,政府、企業經營者及消費者必須共同面對,建構有效的機制來减低交易風險。
  但不論哪種交易方式,風險始終存在,應随時提高警覺,提防交易陷阱,以免成為下一位受害者。

 

 

選擇有加密的安全購物網站

  許多網站為了保護使用者的個人資料以及登入系統的帳號密碼,已經在系統的登入頁面,以及在加入會員、填入個人資料的頁面使用SSL加密,以確保會員資料妥善保存。
  SSL(Security Socket Layer)確保資料在用戶與伺服器之間的傳送過程中不被攔截而遭外界讀取。

 

  • Step.1 網頁出現網站身分識別標章(網站身分識別標章Authenticated Website)
  • Step.2 網址開頭為https://,網址列窗格變綠底
  • Step.3 點選標章出現網站中文資訊

 

 

不隨便安裝附加元件

  為提供更多網頁特效,部份網站會跳出視窗要求使用者必須安裝附加元件,常見於網路銀行、網路ATM網站等。然而,駭客製作的假網站,也會透過這種手法將惡意程式包裝在其中,讓大家在無防備狀況下下載安裝。如確認並無需要,切忌随便安裝附加元件。

 

仔細確認網站的真實性

  有心人士會架設假的交易網站,裏面的商品和客服電話都是虚構的,讓消費者付錢之後,卻收不到訂購的物品。

 

選擇有信譽的交易對象

  在進行選購前,宜選擇具可信度和良好售後服務的購物網站,不該輕率相信網路世界的陌生人,網路上的交易紀錄或口碑、評價,僅供參考,太過便宜的商品、奇怪的面交地點或直接以電話遙控操作ATM的匯款方式都可能是詐騙手法,能當面驗貨或使用第三方支付等安全付款機制,才能真正確保自己權益。

 

網路交易防詐3步驟

 

Step.1 進到賣場,先看「關於我」

1.賣家基本資料是否齊全且正常。
2.可透過賣家資訊取得聯繫。
3.基本資料提及之販售類別,與實際販售商品類別是否相同。
4.配送方式說明明確,有長期配合之貨運商尤佳。

 

Step. 2 可藉由觀察其餘商品內容,確認是否善盡賣家之責。

1.刊登商品圖片來源,是否皆為官網圖片。
2.商品狀況(製造日期、有效期限、保固狀況)等資訊清楚明確。
3.刊登期間正常,有無過多短期重新上架商品。

 

Step. 3 善用交易評價與安心賣家制度

1.交易後與獲得評價時間間距,沒有過短狀況。
2.交易金額沒有以1元或低價大量交易狀況。
3.評價資訊說明正常,特別注意負評的說明。

 

  此外,還能透過拍賣平台設置的安心賣家制度,與完成「真實身分驗證」、並且「啟用帳號保護」相關設定的拍賣賣家進行交易,提高保障。

 

圖1 安心賣家

 

行政院消保處貼心呼籲

  • 注意賣家及交易平台的信譽,交易評價不能只看表面!
  • 除消費者保護法增訂「合理例外情事」之規定外,消費者可於收受商品或接受服務後7天內向企業經營者主張無條件解除契約,且無需負擔任何費用(如:解約後運送費用)。企業經營者:含反覆從事銷售行為的個人賣家
  • 不私下交易,如因此衍生糾紛,將增加處理困難度。
  • 優先選擇「第三方支付」方式付款。

 

圖2 第三方支付流程(製表:薛翔之-來源聯合報)

 

 

 

相關網址:行政院消費者保護協會

公布單位:國家環境研究院

  • 標 題 檔案下載
  • 網路交易安全須知
    下載 Pdf 檔(網路交易安全須知_1120412.pdf)